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永远在路上!浙江农林大学近期科研成果速览

浙农林大

坚持在科研的道路上

不断挑战,永攀高峰

浙农林大人

始终坚守初心不忘科研使命

用心追求,成就非凡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浙农林大的学术氛围

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


01


化材学院生物质仿生智能研究团队在《Prog Mater Sci》期刊发表高水平综述论文

化材学院林业工程学科生物质仿生智能研究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国际顶尖期刊《Prog. Mater Sci.》(中科院1区Top,IF=37.4)在线发表题为“Intelligent designs from nature: biomimetic applications in wood technology”(木材仿生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综述论文。第一作者是该团队博士陈逸鹏,通讯作者为东北林业大学李坚院士、浙江农林大学沈晓萍副教授和孙庆丰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为该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该综述论文全面总结阐释了近期在生物仿生木材制品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融合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界面化学以及物理建模等先进技术,模仿并构筑具有独特功能的自然生物结构。从生物仿生的视角出发,深入解构自然现象和生物结构,探究组成和结构设计原理、构效机制和重构策略,建立木基生物仿生功能/智能材料的理论和技术基础。通过借鉴自然界和木材中固有智能行为和独特结构的启示,探讨了用于加工仿生木材复合材料的技术手段,旨在实现木材的自增值(如超疏水木材、分级结构木材、磁性木材)、自修复、自学习(如气凝胶型木材)以及环境适应性(如热响应、光响应、pH响应木材等)。木材仿生智能科学为多种木材加工技术提供了全新的理念、设计方法和组合途径,通过化学处理、物理加工以及生物加工,赋予木材全新的功能和智能响应能力。


02


化材学院胡勇教授团队在《Angew. Chem. Int. Ed.》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化材学院纳米催化与能源转化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中科院1区Top,IF=16.6)在线发表题为“Improved Interfacial Ion Migration and Deposition through the Chain-Liquid Synergistic Effect by a Carboxylated Hydrogel Electrolyte for Stable Zinc Metal Anodes”(基于链-液协同调控的含羧基水凝胶电解质用于稳定锌负极)的研究论文。

该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含羧基双网络水凝胶电解质用于稳定锌负极界面电化学反应。基于链-液协同调控机制,部分活性水分子从溶剂鞘中被排出,而剩余的配位水分子与羧基官能团形成新的氢键。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重构的溶剂化锌离子可以沿聚合物链实现快速定向迁移。所提供的阳离子迁移通道和紧密的界面相互作用可确保高离子电导率(13.6 mS cm1)以及优越的锌离子转移数(0.68)。此外,制备的水凝胶电解质通过调节电化学界面之间的吸附位点,降低了脱溶剂化能垒并抑制析氢反应,从而实现高效的镀锌/剥离耐久性。



03


动科动医学院宋厚辉教授团队在《Cell》子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宋厚辉教授团队在《Cell》旗下寄生虫学顶级期刊《Trends in Parasitology》(《寄生虫学趋势》,中科院1区Top,IF3-year9.714)在线发表了题为《微小RNA与寄生虫诱导的肝纤维化:从机制到诊断和治疗》(MicroRNAs in Parasite-induced Liver Fibrosis: from Mechanisms to Diagnostics and Therapeutics)的论文。

文章总结了miRNAs在寄生虫感染诱导的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探讨了miRNAs作为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靶标的策略,为有效治疗寄生虫感染引发的肝纤维化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04


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碳汇研究团队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发表高水平论文

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碳汇研究团队在遥感领域国际顶尖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中国科学院1区Top,IF=13.85)在线发表题为“Improving extraction phenology accuracy using SIF coupled with the vegetation index and mapping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bamboo forest phenology”(SIF结合植被指数改进物候提取精度和竹林物候时空格局制图)的学术论文。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碳汇研究团队PI杜华强教授为通讯作者,李雪建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徐延鑫为第一作者,团队负责人周国模教授指导相关研究工作,毛方杰副教授参与相关研究。

研究表明,SIF耦合VIS构建新的植被指数SV能够更加精准的提取中国竹林SOS和EOS,与仅采用SIF进行物候提取信息提取的结构相比,精度R2分别提高了40.7%和7.7%,RMSE分别降低了24.7%和0.7%。分析表明,近10年(2011-2020年),中国竹林的SOS主要集中在80-100天,且有提前趋势;而EOS主要集中在300-320天,整体表现为延迟。研究结果为分析气候变化对竹林生长及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05


化材学院胡勇教授团队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发表高水平综述文章

化材学院纳米催化与能源转化研究团队(胡勇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IF=27.8)在线发表题为“Aqueous Zinc-Iodine Batteries: From Electrochemistry to Energy Storage Mechanism”(水系锌基电池:从电化学到储能机制)的综述文章。

该团队从锌碘电池的基本原理出发,对锌碘电池电化学和储能机理进行了全面的综述。该文章首先重点介绍了碘转化和锌阳极的电化学过程,指出了当前研发锌碘电池面临的一些挑战,并综述了近年来水系锌碘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的研究进展。为加深对锌碘电池的理解,文章对锌碘电池的储能、转化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后,对锌碘电池的设计与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其商业化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06


光机电工程学院浙江省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光机电工程学院浙江省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碳基纳米材料的物化特性及其应用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JCR:Q1/中科院:1区,IF=29.4)在线发表题为“High-Yield Synthesis of Sodium Chlorides of Unconventional Stoichiometries”(非常规化学计量氯化钠的高产合成)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膜(rGOM)上施加负电势实现了非常规化学计量的二维Na2Cl晶体的高产率合成,并发现该二维晶体具有独特的压电特性,为含有非常规化学计量二维盐晶体的实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该团队设计了一种可将rGOM中Na2Cl含量提升一个数量级的方法,将rGOM附着在三电极配置的电化学工作站的工作电极上,通过在rGOM上施加负电势,加强结晶过程中Na+-π相互作用。在-0.6V的电势下,Na2Cl晶体增加了10倍以上。常规的rGOM不具备压电特性,而含有Na2Cl晶体的rGOM则表现出优异的压电性能。当该rGOM弯曲150°时,可获取180mV的输出电压,为这种含有异常盐晶体的二维材料在场效应晶体管、新型多铁性材料等实际应用的实现提高了有力支撑。


07


化材学院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团队在《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化材学院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IF=20.1)在线发表题为“Magnetic surfac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efficient selective recognition' and targeted separation of daidzein”(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高效靶向提取分离大豆素)的研究论文。化材学院化学学科杨胜祥教授为通讯作者,饶青青和袁炳楠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20级硕士研究生王彪为第一作者。

杨胜祥团队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载体构建和提取分离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优化实验条件,在修饰改性后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进行聚合印迹,制备得到了一种磁性表面分子印记聚合物,实现了对大豆素的靶向识别和高效提取,为复杂成分中高价值活性化合物的快速定向分离提供了参考。


08


经管学院吴伟光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中国农村经济》发表

经济管理学院吴伟光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两山”理念的有效载体与实践:林下经济的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及其协同逻辑》在知名期刊《中国农村经济》2023年第10期发表。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许恒副教授为第二作者,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人员王凤婷博士为第三作者,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熊立春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文以林下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经济学模型推理和典型案例分析得出如下观点:证明了林下经济经营活动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同样会创造生态价值,当林下经济所形成的生态价值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提升时,经营主体经营的林下经济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也会显现,即产生正向的生态反馈效应。浙江省松阳县林下经济经营模式表明科学的林下经济经营能够实现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协同发展。研究建议,林下经济的经营一要把握经营的开发强度,既要考虑到林地要素投入的重要性,也要注重森林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二要重视政府帮扶和资金补贴的效能,秉持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协同发展的可持续经营理念。三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林下经济产品市场来激发林下经济市场价值,带动林下经济产品的国内内循环甚至是国际外循环。


探索未知的冒险,探求科学的真理

浙农林大人定将坚守科研一线

自强不息,接续奋斗,笃行不怠

让我们一起立地顶天

一起勇攀科学高峰



精彩回顾



浙江农林大学

资料来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术天地

文案 / 倪官东

排版 / 陈荧荧 倪官东

责任编辑 / 尧甜

审核 / 郝璞玉

终审 / 陈胜伟

出品 / 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